(唐)李白
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
余风激兮万世,游扶桑兮挂石袂。
后人得之传此,仲尼亡兮谁为出涕?
据说,这是李白临终前,写的最后一首古风诗歌。
又名“临终歌”。
当时的李白,虽然才62岁,但却已疾病缠身,寄居在他的一个族叔,也就是当涂县令李阳冰的家里。
在生命即将结束时,回想起自己这一生。
感觉就像一只大鹏鸟,本来是“抟扶摇而上九万里”高空的,谁知却中途摧折,再也无力实现人生的理想了。
而今,自己即将离开人世,就如同大鹏鸟从高空坠落。
只可惜自己,没有麒麟那样的好命,还有孔子为他哭泣。现在孔子早已死了,还有谁为自己而痛哭流涕呢!
这就是李白临终时,内心的真实想法。
看来洒脱如李白,豁达如李白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内心里也不是了无遗憾。
或许,这就是人生吧。
(宋)苏轼
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
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
据《金山志》记载,公元1101年农历3月,苏轼路过真州(今江苏仪征),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留下的自己的一幅画像,便即兴写了这首六言诗。
当时的苏轼,已经66岁。
4年前,因为反对新政,被人暗地里使坏,一股脑儿贬到了儋州。
即现在的海南省儋州市。
就当时来说,被贬到这样一个地方,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。好在宋徽宗即位后,不久就大赦天下,并且恢复了苏轼的官职。
这首诗,就是苏轼北归,路过真州时写的。
面对如此浩荡的皇恩,可苏轼内心里,却早已是心如死灰。回想起自己这一生,就像一条无处拴系的小船,几经颠沛,几经流离。
若问自己这一生,建了什么功,立了什么业?
算起来,并不是在朝中做礼部尚书,或者祠部员外郎的时候,反而恰恰是被诬陷、被排挤、被贬谪的这几个时间段。
要不说人生事,有时候就这么神奇。
写完这首诗两个月后,北归途中的苏轼,在常州病逝。
(明)唐伯虎
生在阳间有散场,死归地府又何妨?
阳间地府俱相似,只当飘流在异乡。
明朝嘉靖二年,农历十二月初二,在后人印象中,典型“美貌与智慧并重,英雄与侠义化身”的一代才子唐伯虎,就此离开了人世。
这一年,他54岁。
纵观唐伯虎的一生,就是一路走背字走过来的。24、5岁的时候,父亲、母亲、妻子、儿子,外加一个妹妹,都相继去世了。后来,经好友的规劝,好不容易潜下心来读书,准备参加科考。
没曾想,31岁入京参加会试,又遭人陷害,卷入了科场舞弊案。
结果如此大才,只分配了个“浙藩小吏”。
一向心高气傲的唐伯虎,哪儿受得了这个气!于是一怒之下,直接回家,根本就不去就职。谁知回到家以后,第二任妻子不但不理解他,反而嫌他没捞来个一官半职,对他越发看不起。
就此,夫妻失和。
说起来,唐伯虎到底是条汉子,干脆把妻子给休了。只不过从此以后,他也只能纵情山水,靠卖书画为生。晚年的时候,就更加潦倒了,只有靠朋友的接济,才能勉强活着。
活着已经如此不堪,死亡又有什么可怕?
还不一样是在异乡漂泊!
所以说,我们总想着自己这一生,能够了无遗憾。实际上,一个人不管再豁达、再洒脱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了无遗憾?
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里,总会有牵挂,总会有不甘,总会有未了的心愿……
或多或少,或大或小。
退一万步讲,就算内心里真的做到了无牵挂、了无遗憾,那这一辈子,也过得太悲惨了吧!